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題推進推廣“科改示范行動”經驗、強化科技創新激勵
6月8日,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以視頻形式召開推廣“科改示范行動”經驗、強化科技創新激勵專題推進會。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翁杰明出席會議并講話,強調要高質量落實三年行動要求,以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大力度的改革創新推動國有科技型企業更高質量發展。國資委黨委委員、秘書長彭華崗主持會議。
市場化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科改示范企業”已基本完成各項重點改革任務。80%的“科改示范企業”已靈活開展多種方式的中長期激勵。
研發投入強度明顯提高。2021年“科改示范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15.4%,遠高于中央企業平均水平(2.49%),也高于科創板上市公司平均水平(13%)。
科技人才隊伍日益壯大。2021年“科改示范企業”科技人員占比平均達到50.7%,基本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創新能力強的科技人才隊伍。
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截至2021年底,累計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855項,累計擁有授權發明專利41374件。
科技成果轉化收益豐碩。“科改示范企業”兩年多來累計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收入6327.5億元。
經營效益和質量屢創新高。2021年“科改示范企業”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較2019年增長34.5%和45.9%,全員勞動生產率、人工成本利潤率分別較2019年提高30.5%和20.8%。
創新主體要做到“搭好平臺+建好機制+用好人才”,充分激發科技創新的“內生動力”。
創新主體要形成靈活高效的市場化機制,深入穿透基層一線,鼓勵推行“賽馬制”“懸賞制”,公平競爭、優中選優。
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到今年年底,中央工業企業重點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平均要達到5%以上。
賦予項目負責人更大自主決策權,鼓勵科研項目負責人自主組建項目團隊,清理不合理的評價制度,將科研人員從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
實施精準化的分類考核和分配,研發周期長的項目,對重要節點、階段性成果及時考核和激勵,將增量資源向稀缺、關鍵崗位和作出突出貢獻的科研人員傾斜。
建立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核心關鍵人才薪酬制度,要打破科技人員薪酬待遇“天花板”,提供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薪酬包”,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各種保障性激勵。
多途徑加強科研人才培養,要健全多渠道晉升的崗位序列體系,強化對青年科研人才的培養。對貢獻特別突出的優秀科技人才,可以打破學歷、任職年限、崗位職級等資格限制,優先破格任用或提拔。
協同創新要突出“兩鏈融合+協同攻關+成果轉化”,有效凝聚科技創新的“系統合力”。
找準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的切入點。創新環節應聚焦產業基礎能力提升,產業環節應積極營造優化創新生態,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
優化創新聯合體協同攻關的方式和途徑。注重“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鼓勵推動科研項目面向全社會“揭榜掛帥”,撬動更多有益資源助力科技創新。
完善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制度和環境。充分用好國有企業內部大市場,通過自行實施、技術許可、作價投資等多種方式推進成果轉化。
聚力攻堅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中國衛星成功構建了空間站“萬兆以太網系統”,小衛星研制平臺產品互換率提升至90%,國產化率達到100%。西發公司基本實現對我國航天液體動力制造核心專業的全覆蓋,滿足自主可控需求。
打造航天領域原創技術策源地。已申請專利超過7.6萬件,獲得中國專利金獎8項、銀獎6項。2020年以來開展22個科技成果轉化試點,已促成航天科技成果在十余個省市落地,累計實現收益超過5億元。
持續完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每年拿出近6000萬元開展專項人才支持計劃,在經費、團隊、住房及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支持。每年投入3000多萬元設立航天創新獎等系列榮譽獎項。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強化戰略引領,錨定科技創新目標方向。集團四家“科改示范”企業緊扣當前國家工業強基的目標與任務需求,圍繞高性能軸承等關鍵基礎零部件,模鍛鑄鍛等基礎工藝與裝備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大量成果,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揮行業龍頭企業作用,培育農業機械現代產業鏈“鏈長”。在大馬力智能拖拉機、丘陵山地農業機械、大型智能收獲機械、農機裝備無人駕駛作業技術、農業大數據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開展多樣化高層次人才引進。集團公司對引進的全國勘察設計大師等高端人才,每人給予10~100萬元專家津貼。下屬中機試驗引進美國MTS公司靜態試驗裝備領域核心技術團隊,當年推出DF系列電液伺服液壓萬能試驗機等產品,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下好新能源領域“先手棋”。聚焦能源革命和“雙碳”目標,組建科技攻關突擊隊,著力開發制氫、儲氫、氫氣純化等關鍵環節催化劑,應用于新疆庫車2萬噸/年全球最大綠氫示范項目,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當好新產業格局“領頭雁”。結合我國資源稟賦實際,突破合成氣變換和甲醇合成等煤化工領域關鍵技術;著力布局己內酰胺新技術、烯烴催化裂解等關鍵核心技術配套催化劑攻關并取得重要突破,為產業“減油增化”轉型升級提供強力支撐。打好新高端產業“主動仗”。成功轉化了漿態床渣油加氫催化劑、用于生產熔噴布的專用催化劑以及用于生產奶茶杯專用料的聚烯烴催化劑等生產技術,滿足了國家綠色發展及在特殊時期對催化劑新產品的迫切需求。
—·廣西國資委·—
強化考核激勵。將研發費用視同利潤加回,對核心技術攻關的研發投入視同利潤加倍加回。承擔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團隊的工資總額可以實行單列管理,不受本企業工資總額限制。加大科技人才引、培、留、用在企業人才目標責任制考核中的力度,對于新增的高層次人才載體給予加分。完善薪酬分配。鼓勵科技型企業大力探索股權激勵、分紅激勵等激勵方式,出臺《超額利潤分享機制實施細則》《國有科技型企業實施股權或分紅激勵申報程序及報送材料指引》,目前已在3戶“科改示范企業”推行超額利潤分享,1戶“科改示范企業”正在實施員工持股。
—·重慶水泵廠責任有限公司·—
建立科研容錯糾錯機制。制定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盡職合規免責事項清單,對因產業發展方向發生調整、技術路線選擇錯誤、在研項目市場潛力消失、首次應用研究未達預期等16項因素造成的創新失敗予以免責,形成“崇尚創新、包容失敗”的制度文化。推行科研項目“揭榜掛帥”。針對科研中的技術難點,采取“揭榜掛帥”、“組閣制”等模式,給予項目負責人自主決策權。近三年共11個重大技術攻關項目實施“揭榜掛帥”,促進鋼鐵、石化、核電、礦冶等重點領域實現進口替代,訂單年均增長10%以上。堅持重要人才隊伍自主培養。鼓勵在職人員脫崗帶薪讀研讀博深造,相關教育費用由企業承擔,博士畢業后一次性發放10萬元人才津貼。
來源:國資小新公眾號